? ? ? ? 從1941年到現在,天津藥研院前身各個機構近幾十年的有關史料和先驅者的業績,可以窺出我國現當代醫藥工業發展的歷程。了解這些歷史,記住前人的奮斗和貢獻,激勵后人繼續前進,是有意義的。
曾記否? 八路軍從延安來到東北收編制藥廠,從那時起,響應毛澤東主席提出的“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制藥療傷,不怕封鎖,是戰勝敵人的條件之一”號召,為軍需用藥奮戰6年,功不可沒!
? ? ? ? 曾記否? 新中國成立之初,制藥能力極其有限,原料藥依賴進口,全國面臨缺醫少藥的狀況,沿著國家確定的“以發展原料藥為主,制劑為輔,自強奮斗”的方針,實現了主要醫藥品種自給。
? ? ? ? 曾記否? 在改革開放的40年,以“仿促創”向“創新發展”轉型的時代,以滿足人民醫藥需求和強國發展的戰略需要,取得了科研成果500多項,獲新藥證書近300件,科研成果實現了100%轉化和產業化,成果遍布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帶來了巨大經濟效益,將成果應用在祖國大地上。
? ? ? ? ………
? ? ? ? 具有紅色基因的天津藥研院的80年,走過南征北戰的坎坷之路,在變革中“不怕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在革命年代如此,在建設年代還如此,在改革開放年代更需如此!80年中,龍在云教授、郭豐文教授、劉育群教授、沈家祥院士、劉昌孝院士、陳凱先院士等一代又一代獻身祖國醫藥事業的共產黨人,不辱使命、前赴后繼,堅守理念信仰,以為國為民的志向和情懷,激勵著更多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