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劉昌孝院士題為《洞見未來:思考醫藥發展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報告,以其創新發展觀點和四方面的思考展現給與會者。
(一)近100年醫藥發展歷程:百年滄桑,道路曲折
? ? ? ? 報告以對中國近一百年醫藥發展史的梳理為開始,向大家系統介紹了中國的醫藥發展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仿到創,從無序競爭到有序的競爭,從多頭管理走今天的科學管理的。世界生物醫藥發展仍很艱巨,近幾十年除了抗癌藥和免疫調節藥,其他領域尚沒有很大突破。與此同時,我們的研發成本不斷升高,回報率卻在降低,很多藥上市以后沒有30年拿不回成本,所以中國的新藥開發要注意平衡風險,也要意識到,如今的世界格局和疫情的形式,都可能會對醫藥產業創新格局的變化產生影響。
(二)發展生物醫藥需要基礎技術創新
? ? ? ? 科學、技術、專利人才都是有國界的,科學規律提供了謹慎的理由。在我們有更多的時間觀察臨床試驗中的志愿者之前,我們無法確定一種療法的長期安全性。藥物在生產和上市過程中,如果違背科學就可能失敗。在新政環境下洞見未來10年醫藥發展趨勢:(1)隨著市場信息透明化提升,熱門藥物的高度關注;(2)大數據引導新藥成本漸漸降低,導致研發競爭;(3)新藥市場獨占期縮短,面臨著同類新藥和仿制藥的激烈競爭;(4)斷定新藥開發風險加劇,投資回報更難可期。
(三)預期未來發展必須把握挑戰和發展機遇
? ? ? ? 洞見未來,就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具體來看,過去10年的風雨鑄就了收獲。10年也意味著翻天覆地,或是顛覆性的變化。醫藥人在產業產品競技中看到其他行業歷史更迭興衰的巨變。
? ? ? ? 近10年醫藥發展奠定了未來十年發展的基礎,面對未來新的10年,我們要在挑戰中抓住機遇。中國醫藥政策導向從過去直接鼓勵產品創新,逐步升級到關注臨床價值和臨床需求,這無疑進一步延伸和豐富了產業創新的價值內涵。
? ? ? ? 中國自強加快了跨國藥企擁抱中國本土創新創業的速度:從研發中心到創新中心的變化,從被動技術轉移到主動技術合作,中國產業環境巨變,“in China. for China”更使中國本土創新環境和臨床需求發展贏得了中國龐大的創新醫藥市場。
? ? ? ? 未來10年,最大的挑戰則是應對歐美日企業的直接國內競爭與全球競爭。
? ? ? ? 未來10年三大預言,產業必須轉型發展:(1)大型藥企的概念將不復“存在”;(2)藥企收入將不再僅僅依賴藥品“銷售”;(3)隨著國際合作趨勢加強,應對行業的“合作”問題。因此,從零開始,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產業系統,企業間緊密合作,才能獲得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四)抗病毒藥物和疫苗研發的科學和技術問題
? ? ? ? ? ?Science 公布的125個科學問題,11個醫學與健康問題中,流行病預測、病毒性感染、疫苗的研發、創新藥設計、抗生素耐藥等問題都與傳染病有關。